據《福布斯》報道,最近圍繞在中國電商公司周圍的刷單爭議達到了頂峰:京東被曝光,疑似授權商家發起刷單行動。
北京的一家報紙《京華時報》上周報道,京東的員工疏通京東平臺上的一位商家,參與"得到京東領導層同意"的刷單行動,還表示,"這次刷單不會像其他平臺上對商家產生負面影響。"
"刷單",在中國廣為人知,也就是運營網店的商家偽造訂單。一個典型的刷單流程,是商家付給刷單者購買商品的成本,外加一定傭金。用這筆錢,這些"購物者"下單購物,而商家則遞送一個空盒子給他們,以此完成交易,這樣顧客可以為商家寫正面的評論。通過這樣虛增正面評論和評價,商家能夠吸引更多的顧客。
一個在中國的普遍問題
刷單對真正消費者而言是個問題,他們依靠商家的受歡迎程度和可靠程度來決定購買。不僅如此,刷單還讓人們理解一家公司的真正GMV變得非常棘手。刷段虛假的增加了銷售數字,讓市場看起來更加繁榮。
刷單在中國電子商務世界是一個日漸普遍的問題。隨著網站競爭的家具,采用刷單行為的商家才能保證他們的商品不被搜索引擎排在后面。
刷單一直是中國電商爭議的焦點,隨著京東試圖發展平臺業務,也被拖入了刷單問題。這令人擔心,因為京東素來宣稱保障質量。
王先生--一個京東的目標
京東過去采用的是亞馬遜的模式,持有庫存,直接銷售。但最近的財報顯示,京東開始轉向平臺模式,在線平臺業務的增長率達到了217%。
不過就像最近刷單問題顯示的一樣,平臺模式不是沒有風險的。但是京東的刷單問題尤其令人矚目,因為據稱這種行為得到了京東有組織的支持。
王先生是京東在線平臺上的一個商家,他表示,京東職員找到他,開出邀請希望他參與"分銷"模式,"其實就是刷單"。
這位京東雇員指導王先生時,強調這種形式的刷單是被京東管理層認可的。他指導王先生用京東指定的賬戶和密碼刷單,作為回報,京東會給他獎勵資源,幫助他提升網站流量。
京東的刷單有多嚴重?
很難預測京東的刷單占據GMV比重多大,但是可以肯定的說,這不是一個孤立現象,可能一直在發生。
《京華時報》發現了一系列京東刷單的聊天群,為商家提供職業的收費刷單服務。刷單的客戶們甚至設立了一個專門的聊天室來分享刷單的經驗。
在和王先生的聊天中,京東的雇員同樣表示,"有實力"的京東平臺商家可以刷數百萬人民幣的訂單,而普通商家大概完成50萬左右。
電商企業和中國法律試圖遏制刷單
其他企業,如阿里巴巴這已經站出來,對被發現刷單的商家展開處罰。阿里巴巴的COO張勇表示,公司把刷單的交易額從GMV中剔除出去。進行虛假交易的賣家面臨嚴格的處罰,處罰措施包括,刪除虛假評論,不再出現在搜索結果中,甚至罰款15萬元,乃至關店。
京東表示,那位指導王先生刷單的職員已經被解雇,然而,這個雇員背后的刷單活動,依然是京東成長中的平臺業務令人擔憂的污點。
中國的法律監管和執行也開始啟動。在中國法律下,如果虛假交易發生在平臺上,平臺企業如果不采取相應措施,也必須承擔責任。地方監管機構也開始介入,他們處罰了一家長沙的百貨公司5萬元人民幣,因為他們在9天5.8萬的交易額中虛增了4.5萬。
中國也在制定電子商務法,預計在2016年商議。全國人大金融和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尹中青受命起草這項法律。尹表示,這項法律的條文會覆蓋建設一個誠信的交易環境,商品和服務的質量,保護消費者權益和保護知識產權。
投資者需要擔心嗎?
在美國的亞馬遜和Yelp等平臺上,刷單以一種更加升級,更加深入的方式出現,亞馬遜過去存在的虛假評論問題,"Opearation Clean Turf"等組織則常常抓到Yelp上的商家付費以換取虛假正面評分。
但京東的案例中,刷單問題將成為一個主要擔憂:因為刷單帶來的是人工虛增的GMV,對于電商公司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增長指標,在法律和業務上都會給公司造成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