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國務院所屬部門已經開始要求所屬公務員及其下屬單位人員申報個人住房情況。(5月25日 人民網)
“部分中央部門已要求普通公務員申報個人住房”的報道一出,頓時引來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看似簡單的住房申報,看似簡單的一個做法,何以會給大家帶來如此強烈反應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是社會公眾迫切意愿的表現。一直以來,公務員群體都是比較神秘的。以前,由于對公務員群體管理不是很規范,亂發津補貼、公權私用等事情時有發生,公眾的批評和指責也不少,自然,對其評價正面的少、負面居多。長此以往,公務員這一群體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都有了得過且過、維持現狀的惰性。工作、生活遮遮掩掩、不透明成了主流,社會公眾想了解、監督公務員自然無從談起。隨著社會的進步,各種媒介、資訊的發達,社會公眾想知道、想了解公務員這一群體的狀況就表現的十分迫切。公務員們再想一直生活在角落里顯然不再那么現實。
其二,是能否改變觀念的一次機會。觀念的改變要從兩方面說,一方面普通公務員申報住房向社會公眾傳遞出一個強烈信號。那就是中央將嚴格管理這支隊伍。對于申報工作,社會公眾可能還會觀望,還有批評,但請一定要有信心,如何工作開頭都難,但只要有你們的參與和監督,普通公務員申報住房乃至公開日常動態都不會是難題。另外一方面也給進入公務員這一群體的公務員們傳遞出一個信號,身為國家公職人員,想通過進入公務員隊伍達到升官發財、發家致富,那就大錯特錯了。自己要想得到大家的尊重,干好本職工作,獲取正當所得,甘于過清貧的日子才是正道,否則你將是被唾棄的對象。
其三,說明社會公眾對公務員了解還明顯不夠。如今,說句實話,社會公眾對公務員這一群體的看法不好,除了部分公務員不爭氣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雙方缺乏溝通。不能坦誠相見。雖然現在交通、通訊十分發達,但公務員呆在辦公室時間多,下基層面對普通群眾時間少,作風明顯無法與50、60年代干部相比。繁忙成了人們的生活剪影,奔波時都忘了停下腳步、留點時間給彼此。公務員不能靜下心來關心群眾的困難和生存狀況,社會公眾也無法體諒公務員的壓力、困惑。就如永遠一個向左一個向右背道而馳的兩個人,必然就會產生不理解和質疑。
普通公務員申報個人住房這一做法就如同給社會公眾伸出了請予以監督的橄欖枝,我想社會公眾一定會給予積極回應。畢竟,只有邁出了第一步,理解才能戰勝猜疑,尊重才會相互。
作者:雨天